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寸土寸金地——北京王府井大街  ·福建霞浦海滩美景  ·河南嵩山少林寺:中原旅游明珠  ·山东曲阜孔庙——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  ·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  ·中国清代园林建筑——山东潍坊十笏园  ·瑞士卢塞恩湖风光  ·“秋雅冬韵”CCN摄影月赛投稿开始 上传作品赢大奖喽  ·上海世博开幕直播 精彩看点  ·怪现象:黄金地段频暴建官宅和别墅专供当地领导  ·游江南水乡——江苏周庄 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  ·每周影人:广西摄影家杨瑾(2010.9.13-2010.10.19)  ·优秀影人:四川摄影家——陈彤[2016.5.1--2016.5.31]  ·人物写真作品欣赏  ·中国西南边疆明珠——西双版纳  
更多>>
我梦想的那种生活……
CCN传媒图片网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孟波  

  我越来越认为“摄影艺术”对于我是件遥远的事晴,拍照片对我来说就相当于记日记。

 
  在学校我学的是美术,毕业却做了文字记者,从那时开始,我就认为自己的“艺术生命”已然结束。更可悲的是,因为可恶的好奇心老是偏执性周期发作,莫名诱惑总使我长年累月四处游走,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单位能容忍员工老不在单位呆着并且还总杳无音讯,记者自然也就做不成了,这注定了我只能自己和自己玩。还好,这也正是我梦想的那种生活。我现在的状态可以号称“自由撰稿人、自由摄影师”,目前这好像还挺时髦,足以安慰我的虚荣心。但老实说,走向这只有自己才知其味的“自由王国”我是狠狠和另一个自我打过很多架的。诱惑无处不在,首先是受教育那么多年以后一下子脱离体制的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就让人颇受煎熬……这中间,拍照是保持我心理平衡的良药或者说毒品。

108133-01441 我在金沙江

ID:108133-01441 我在金沙江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游荡在大山和荒原之间,我渐渐没有了带刀的习惯,沉甸甸的相机能使我找到一种安全感。天长日久,我越来越偏爱具有金属质感的相机和镜头,拿着他们,我有手持刀枪的感觉。最近几年,我去过的一些地区和参加的一些活动诸如雅鲁藏布江漂流、徒步长江、神农架找“野人”、雅砻江探源、汉江探源之类,一般被视为“探险”,回想起来,也真有那么一点危险吧,我也就从众姑且这么认为吧。在那样的日子,长久的野外生活往往会把人弄得疲惫不堪脑子发木,懒得思考更懒得用笔写点什么,这时候相机这东西就显得好的不得了,凭感觉按下快门就是了。感觉,感觉这东西不管什么状态是人就总有吧。不同的只是你斯时斯地什么感觉而已。我实在是个不求甚解的人,感谢现代科技使我这样的懒人越来越如鱼得水,可以说,现在玩相机在一般的技术层面上基本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你打自动档就是,再补偿一下加加减减就成,实在吃不准,包围曝光多来几张好了。当然,有闲心要玩效果那另当别论。


  作记者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对于写字而言,派克金笔和塑料圆珠笔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能写出字就行。就像挑选写字的笔一样,因为去的总是一些险恶的地方,我对相机的好恶首先在于结不结实,经不经用。我使用相机的情状,制作相机者和珍惜相机者会觉得很心疼。摄影包我现在都很少用,通常是腰包里一台,背心两侧胡乱塞两台或干脆就挂在胸前咣哩咣铛。这并非我不爱惜东西,因为很多时候,背上的行囊里帐篷、睡袋、炊具、食品之类早就把人弄得多背一张纸都嫌累赘,能简则减。各种牌子的相机用过不少了,有过一些痛心疾首的经历。我的使用体会是专业级别的几种相机都很好,都没什么大问题,功能变来变去其实也大同小异。现在我用美能达a—9,实践证明,这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能够经得起我的粗暴对待而不会对我发脾气。作为一种顶级相机,a—9的功能在我看来不仅足够用了甚至有很多多余。这相机我感觉最方便的一点是胶卷定位功能,不同的胶卷没拍完的时候也可以很方便地换来换去,机身带少的时候很方便。非要挑毛病的话,就是曝光模式转盘、过片模式转盘不小心可能误动,加个锁就锦上添花了。再就是,在包围曝光时,用自拍的话,每次只能过片一张,稍稍觉得有点麻烦。这些,在a—7上似乎已经加以改进。镜头方面我用过AF17-35MMF3.5,AF80-200MMF2.8,AF微距100MMF2.8,AF400MMF4.5,成像都很不错。也都很结实,值得信赖。除了那只微距视觉上似乎有点单薄,但轻巧。


  曾经有人很认真地问我是否天生就有一种流浪的因素包含在你的个性里?我想了半天也只好很认真地回答:如果真的存在这种东西,那就算有吧。我因为不知道所以不敢肯定。最近,我和我的朋友写完了两本关于“雅漂”的书,有六、七十万字。弄完以后突然发现,我们写了那么多,最欣赏的却是别人写的这一段:“当一个人走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如果他到达时的惊讶是巨大的,并经历了长期艰难的适应阶段,那么,他所获得的感受将十分强烈、深入,以至会在他身上创造出一个具有新观念的世界,这世界将成为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将以回忆的形式一直陪伴他到死……”──我和我的藏族兄弟更桑在那个恐怖峡谷最深处走过一个多月,感受到过那种惊讶。我至今仍不认识写这段话的那个人,也不知道其人去没去过大峡谷,仅此,此人足以为我师。我想,我没有表达出来的这种感觉,也许就是吸引我四处飘荡的原因吧。现在我认为,一个人能在喜欢的东西中陶醉,就是幸福的。我不管这样是不是自欺欺人?我愿意这样。我知道我还将四处游历,一直到死。不过,我现在莫名其妙有了一点父母们对故乡的那种怀恋感。我知道,我游历的终点也将是故乡。谁又能逃脱得了宿命呢?那么,还有那里是不可去的?还有那里是不可抵达的呢?


  我们这一代人常被人称做是没有信仰,尴尬的一代,既不背负历史的沉重又没有“新人类”的洒脱。对此,我们无言,也不想讨论这些。使我愉悦的是游历中总有很多东西使我感动,我发现我越来越脆弱,有时候,一个眼神、一棵草、一束光都能使我想流泪,甚至一些很无聊的电视剧也能看得我鼻子发酸。那么,在那些绝美的地方,我来了,我看到了,我便要记录下来。问题还在于,在路上的时候,你能深切地体会到商品经济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啊。即使很多不易抵达的地方,也几乎可以说一年一个样。很多东西,不拍下来,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了。更糟糕的是,自从西方文明占统治地位的这100多年来,不仅人与动物、森林之类的关系紧张,更可怕的是,整个地球面貌的变化也可谓非常巨大。一些环保人士痛心疾首叫嚷冰川退缩、草场沙化……但我仍固执的认为,这些大的变迁从根本上与当地人民关系不大,根源在以美国佬为代表的那些消费主义掠夺式观念之类……其实,这些,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好了,题外话多了,我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打住。


  自从迷上该死的野外探险,我就渐渐成了一个酒徒。在大山与荒原之间,我百饮不醉:在青海玉树9个人喝16瓶,在四川甘孜州得荣7个人喝17瓶半,在云南大山中的农家火塘喝酒常用海碗,在雅鲁藏布江上感觉干脆就从没喝痛快过……和我对饮过的人都知道我酒风极好,从不拉拉扯扯,不会比别人少喝……可是一回到这可恶的城市,半斤就可以把我放倒。喝到七、八两,我就会失去记忆,甚至乱砸东西,为这,得罪了不少朋友。这非常糟糕,多次后悔莫及。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徒步长江”之前,在城市我还能把握住分寸,这之后,城市的酒就开始拒绝我,和我过不去。我觉得我没变,可是,我的饮酒之躯却已不属于我。痛哉。我想很多时候我都得戒酒,把自己藏起来。所以,这也许就注定了,我还是要奔波在那些大山和荒原之间。我害怕我再去晚了,都和城里差不多了,我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可以痛快喝酒的地方了。我知道我现在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怎样更好的记录下这些?这使我常常困惑。但好照片和不好的照片似乎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吧?一般而言。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了……以前我总是猴子掰苞谷,总在疲于奔命,碰见什么拍什么。这么多年下来,自己看自己的东西,自己也找不到几张能多看两眼的。现在,我打算在一些我喜欢的地方“死磕”,要拍,就老老实实呆几个月,和我喜欢和好奇的事物朝朝暮暮,也许能弄几张耐看的好玩照片吧,也许能用照片说说话吧。本文曾发表于《中国摄影》2001年第八期•美能达摄影师栏目(CCN传媒图片网 孟波)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税晓洁)
业务合作热线

电 话:52837246

E_mail:serv@ccnp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