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头古村听说已久,一直梦想前往,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这次承蒙摄友们组织去荷花世界,我得以前去探秘古村。
大旗头的名气主要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深的慈禧太后的恩宠,60岁大寿时亲自书写“寿”字祝贺,并送玉白菜。
大旗头村的建筑是岭南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青砖硬山和窝耳的建筑形式,结合了客家围屋的聚族而居的攻防形式,却是十分的独特。
ID:110837-10177 南粤古村之佛山市三水大旗头古村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
大旗头古村位于三水区乐平镇,村内现存有一批清未民居约有二百余间,全部是锅耳顶。
全村建筑分三部分,村头为象征“文房四宝”的文塔、水塘、地堂、大地,村前为郑氏宗祠、建威第、郑氏亲祠和振威将军家庙及宽阔的麻石广场、水井,其後是住宅区。整个建筑群为水磨青砖建筑,巷道全为花岗岩石板铺砌。其建筑、排污、防盗、逃生等方面的规划相当合理,令人称奇。漫步古村,昔日的显赫、豪气仍然依稀可见。
大旗头古村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这条古村是清光绪兵部尚书衔、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和四子及家族的故宅。郑绍忠生前颇得慈禧太后器重,1894年当其六十大寿时,慈禧赐寿仪。2003年10月9日大旗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该村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锅耳式封火山墙,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布局,设有防火通道和防盗设施,下水道排水系统采用条石暗渠,结构非常合理。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坐西向东,以池塘前后为背景的总体布局,前面开阔,背面封闭,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聚落文化和广东文化地理的实例,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整个村占地约52000平方米,古建筑群面积约14000平方米,前临半亩鱼塘,塘基砌以三石块,突出部分状如壶嘴,塘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形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大旗头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自“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入水塘。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下水道。
ID:110837-10175 南粤古村之佛山市三水大旗头古村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的住宅形式为“三间两廊”式,天井两侧是行廊及厨房,正房三间,中间厅堂由一木屏风分隔为厅堂和卧房,卧房上为阁楼,放置杂物,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厅堂以木趟笼与天井相连,天井的墙面饰有砖雕,用以拜天官之用。山墙立面开窗少且小,山墙顶为锅耳式封火山墙,下有草尾装饰,入户门为框门,上有门罩,大旗头村每栋住宅的墙裙至少有40公分,且为大石板墙裙,加强防潮效果。房屋结构为山墙承重。大建筑群从西向东,群体布局整齐密集,小巷纵横,东有池塘、晒坪及麻石广场,西有广场及池塘,南北两侧均为其他姓氏家庭的旧民居。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的房堂全部建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分房过程,这体现了粤中民居的家庭繁衍的历史,随着一房一房分下去每分一房人建一幢房屋,建了房屋又建神祠堂、家庙,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片整齐、划一、密集的村落建筑群组。整体看来,大旗头村古建筑群的保护还相当完整。 (CCN传媒图片网 吴楠)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刘春林)